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有人問起

    太陽底下對我而言也許已經沒有特別的新鮮事了,但在鹹鹹的海風下、藍藍的大海上卻有著非常多的新鮮事。海底事識不完,正是吸引我一再出航的原因之一。
    不過還有更多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喜歡在海上認識自己。曾經我因為一個人的海洋夢,而開始對海洋與鯨豚感到好奇,在海洋投入了時間,也就點燃了自己的海洋夢。這夢並不只是深邃的湛藍,在編織海洋夢的過程中也繽紛出許多不同層次的藍,彷彿潮界線也將生命分割成一道道不同的階段,跨過之後就會發現自己也正隨著時間再蛻變,蛻變的過程有時難以察覺,甚至不知不覺,可奇妙的是在海上我卻能夠清楚的發現自己的變化,每一次出航的經驗都是一種累積,透過麥克風的咬文嚼字分享自己,不僅期望我能夠將自己感受到的感動分享他人,更期望能夠感動人們,可這條路對我而言還是漫漫長路。
    摸索的過程中會因為經驗慢慢的累積而有所成長,但如果沒有在一開始發現解說並不只是解說,即使在船上拿著麥克風卻依然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因為就只是如同故宮的隨身導覽機罷了。解說員應賦予解說意義,這才是解說員存在的價值。而意義可能會因為個人與解說的環境有所差異,但倘若對於環境都沒有清楚的認識,解說要如何引導人們對於環境有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在做的是環境教育,但這並不表示解說員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工作,相反的解說員是卑微且渺小的,只是一個有心用解說去改變人們對於環境的態度的人,如此而已。
    到此可能有許多人開始好奇、不解的問著:『海究竟如何讓人著迷?』
    或許正是海洋湛藍下的神秘,讓我不斷出航,也許其中包括了我性格中對於藍色的依戀。在海洋上的變化並不會一眨眼就滄海桑田,但儘管如此每一件事情都依然帶著不確定,如同在這一航次目擊的鯨豚,在下一個航次依然得重新搜尋,僅僅以過往的經驗猜測出端倪,卻始終無法保證會有相同的結果。
    2010年7月22日1530航次在海上繞了一大圈的落寞,找不到上一個航次相遇的虎鯨,最後船頭緩緩轉向陸地的方向前進,一群人卻依然不放棄的搜尋,在海上竟有如此的生命讓人著迷,漸漸下沈的太陽溫柔的撒下讓眼前的大海一片波光潾潾,而散落在船隻上不論是自己人亦或是同船的客人,看著眼前山脈由剪影向遠方隱沒成山水,就已經是最大的撫慰。或許從此刻起開始有人對我們信仰海洋的狂熱有所好奇,那就藉著此時此刻的好奇讓另一個海洋夢開始,就從今天起。
    如果再有人問起相同的問題,也許我會告訴你環境以外的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