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潮流時常成為眾人追逐的目標,
不論是大事或小事,
八卦媒體的追逐,源自於消費者對於瞭解公眾人物隱私的渴望,
高學歷的文憑,源自於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在社會裡,沒有思想的人就會隨波逐流,
因為不懂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而在團體裡,沒有主見的人亦會失去自我,
因為不斷的照著別人的意思行動,活的不是自己。
團體裡時常因為感情因素而忽略了理性,
漸漸的似乎變得沒有誰的陪伴,就沒辦法做事情,
忘記了自己還有能力,依然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又或者是團體的壓力,
即使自己有與團體思想不一樣的決定也不敢說出口,
不管如何,只要時間一長慢慢的也就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了。
更糟糕的人,是成為團體裡的附和者。
任何決定都不表示意見,
或者隨便,到了最後僅是如同隱形人般,被人忽略。
做個有思想的人吧!因為無論哪一種我都不喜歡。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反正只是家家酒:單純裡的現實。
在學園生活裡辦活動的過程,就如同社會中所遭遇的現實,
往往能夠發現人們性格上的陰暗面,那些強勢、懦弱、恭維、勢利...
看在眼裡都是如此諷刺,但精彩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卻也正是如此。
有些人習慣永遠的紙上談兵,無謂的浪費時間。
做中錯,錯中學。
何必怕犯錯,想過最糟的情況就動手,想的多,束縛也跟著多!
其中最差勁的,
莫過於在還沒開始進行前就因為害怕而投降的行為!!
這正是我心目中最最鄙視的事。
在一場遊戲裡清清楚楚的認識每一個人,只是這場遊戲來的太遲,
除了對一些人既有的印象大翻盤之外,
似乎也沒其他特別值得期待,因為這正是我們的最後一場Show!
往往能夠發現人們性格上的陰暗面,那些強勢、懦弱、恭維、勢利...
看在眼裡都是如此諷刺,但精彩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卻也正是如此。
有些人習慣永遠的紙上談兵,無謂的浪費時間。
做中錯,錯中學。
何必怕犯錯,想過最糟的情況就動手,想的多,束縛也跟著多!
其中最差勁的,
莫過於在還沒開始進行前就因為害怕而投降的行為!!
這正是我心目中最最鄙視的事。
在一場遊戲裡清清楚楚的認識每一個人,只是這場遊戲來的太遲,
除了對一些人既有的印象大翻盤之外,
似乎也沒其他特別值得期待,因為這正是我們的最後一場Show!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不方便的旅遊
旅遊,對多數人而言應該是享受的。
不管追求的是奢華的,或者是流浪的,都是旅遊!
然而重要的是旅遊帶給我的啟發和體驗,
奢華的旅遊是相當方便的,在出發前就有人幫忙打點好一切,
旅程中當然更是得到總統級的款待,
即使不是如此豪華的享受,
至少也不用為了交通、接應、訂位等的大小事操心。
如此,的確是相當方便的旅遊。
而不方便的旅遊,就像是出走、流浪,
不一定有目的,也不一定會知道這條路會通往哪裡。
可能最值得信賴的就是雙腳,
旅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與原本的生活相差甚遠,
如今我們的生活都已經非常文明,珍惜、知足是普遍被忽略的美德,
因為太習慣而認為理所當然,
卻忘記思考「我是不是真的需要?」的問題。
如今有許多的人「買窮」就只是為了體驗,
意思是住在沒有電、自來水、天然氣、的民宿,
或者是遠離城鎮的,而費用也不見得會比飯店低。
不過卻永遠不乏詢問者,只是每個人住的心態或多或少都不盡相同吧!
對我而言,不方便的旅遊遠比方便的旅遊讓我更有心得,
也讓回到原本生活的我,更懂珍惜、 知足。
不管追求的是奢華的,或者是流浪的,都是旅遊!
然而重要的是旅遊帶給我的啟發和體驗,
奢華的旅遊是相當方便的,在出發前就有人幫忙打點好一切,
旅程中當然更是得到總統級的款待,
即使不是如此豪華的享受,
至少也不用為了交通、接應、訂位等的大小事操心。
如此,的確是相當方便的旅遊。
而不方便的旅遊,就像是出走、流浪,
不一定有目的,也不一定會知道這條路會通往哪裡。
可能最值得信賴的就是雙腳,
旅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與原本的生活相差甚遠,
如今我們的生活都已經非常文明,珍惜、知足是普遍被忽略的美德,
因為太習慣而認為理所當然,
卻忘記思考「我是不是真的需要?」的問題。
如今有許多的人「買窮」就只是為了體驗,
意思是住在沒有電、自來水、天然氣、的民宿,
或者是遠離城鎮的,而費用也不見得會比飯店低。
不過卻永遠不乏詢問者,只是每個人住的心態或多或少都不盡相同吧!
對我而言,不方便的旅遊遠比方便的旅遊讓我更有心得,
也讓回到原本生活的我,更懂珍惜、 知足。
攝影/長亭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穩定的工作或者薪水
這陣子已經鮮少再騎著野狼來來回回的奔走了,
不過這兩星期因為某種愚蠢的機緣,
讓我重新溫習了令我為之著迷的低音。
今天在想,這一年會不會就是我青春的終章?
我不願輕易的結束,但離開學生身份後開始的就是更多的責任,
或許,就如同張衛建的信徒「年少輕狂的好日子以到此就結束」。
想玩的心,應該得把握這一個夏天,希望藍就別讓他白!
其實這是距離畢業越近的就越清楚的心情,
沒打算現在再考上去了,
履行我的義務是第一個選擇,之後自然是步入社會。
然而我所不懂也擔心的,就是穩定的工作或者穩定的薪水?
我陷入了這迷思。
不過這兩星期因為某種愚蠢的機緣,
讓我重新溫習了令我為之著迷的低音。
今天在想,這一年會不會就是我青春的終章?
我不願輕易的結束,但離開學生身份後開始的就是更多的責任,
或許,就如同張衛建的信徒「年少輕狂的好日子以到此就結束」。
想玩的心,應該得把握這一個夏天,希望藍就別讓他白!
其實這是距離畢業越近的就越清楚的心情,
沒打算現在再考上去了,
履行我的義務是第一個選擇,之後自然是步入社會。
然而我所不懂也擔心的,就是穩定的工作或者穩定的薪水?
我陷入了這迷思。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動人的海洋記事
被海洋擁抱的臺灣,並未因此創造出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南方澳,鯖魚的故鄉。拜科技所賜,討海人不必再像從前以性命與大海相搏,憑藉著「工業化漁業」以機械取代人力即可輕鬆的獲得魚貨。但不知節制的貪婪讓討海人口中的「大組」與「三腳虎」相繼而生。為有效率的捕捉鯖魚創造了大型圍網也就是「大組」,通常由五艘船編制而成,之後的幾年「大組」為南方澳帶來繁榮,但近幾年海洋資源銳減,捕獲量扣掉成本利潤不若從前,「大組」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宿命,隨之誕生的是速度更快、捕獲量更大、成本更低、更為機械化的「三腳虎」,以三艘船組成,以迅捷之姿繼續馳騁於太平洋。
漁業,若政府在法令上未給予節制,那無疑的貪婪將淘空擁抱著我們的美麗海洋。也許當臺灣充斥著海鮮文化之際,也能夠關心臺灣的海洋文化,品嚐李香秀導演色香味俱全的「南方澳海洋記事」,體會歌詠海洋與討海人最動人的詩篇。
漁業,幾乎是代表臺灣海洋文化的精華,而居於臺灣的多數人對於漁業、海洋都是陌生的,在臺灣沿海常見的「膠筏」鮮少人知道這是臺灣討海人的驕傲,討海人為克服臺灣環海的環境,最大的問題便是在進出港時漲退潮的水位落差,進而發明「膠筏」這簡單且方便的船隻。或許你曾有過造訪漁港的經驗,那你一定見過它,還有漁港中再強的海風也吹不散的魚腥味與油耗味,凌亂的港區混雜刺鼻的氣味,這肯定是記憶裡對於漁港的寫照。
然而看天吃飯的討海人,其辛勞與辛酸是我們無法體會的,但在李香秀導演的「南方澳海洋記事」映入眼簾中平鋪直述的畫面,領著我們進入南方澳這純樸且唯美的漁村,讓漁民開口說自己討海的故事,看著在他們身上因烈日而黝黑的皮膚,因海風而蒼勁的皺紋勾勒出臉龐,都是帶著海洋的味道,原來海洋不僅塑造了海蝕地形的奇觀,也雕塑了討海人的性格與命運。在南方澳多數年輕人不願再投入漁業,就連討海人也不希望子女走上相同的路,於是各個來自不同國家的離鄉背景與思鄉情節開始在南方澳漁港上演,遠到異鄉討生活的漁公們思念的是在故鄉的老婆、子女、家庭,而漁撈長翻著歷年魚貨量的數據,想的則是收穫早已不復當年,討海人茶餘飯後的閒聊,數著過去因捕魚而沈的船隻,揶揄幾年前看到魚群還不敢下網深怕魚貨量過重將船隻給用沈了,現在探測到魚群哪還會擔心這些。當這些話語從最靠近海洋的討海人口中說出時,其震撼遠遠大於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報告,魚少船多早已是當今不爭的事實,更是當前漁業最大的問題,我們認為海洋取之不盡,卻忽略了小魚小蝦也需要時間成長,當海洋資源耗竭,在菜單裡美味的海鮮佳餚也將一併絕種。此時漸漸的可以體認討海人的辛勞與辛酸,都蘊藏在這片湛藍深邃的海。
南方澳,鯖魚的故鄉。拜科技所賜,討海人不必再像從前以性命與大海相搏,憑藉著「工業化漁業」以機械取代人力即可輕鬆的獲得魚貨。但不知節制的貪婪讓討海人口中的「大組」與「三腳虎」相繼而生。為有效率的捕捉鯖魚創造了大型圍網也就是「大組」,通常由五艘船編制而成,之後的幾年「大組」為南方澳帶來繁榮,但近幾年海洋資源銳減,捕獲量扣掉成本利潤不若從前,「大組」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宿命,隨之誕生的是速度更快、捕獲量更大、成本更低、更為機械化的「三腳虎」,以三艘船組成,以迅捷之姿繼續馳騁於太平洋。
漁業,若政府在法令上未給予節制,那無疑的貪婪將淘空擁抱著我們的美麗海洋。也許當臺灣充斥著海鮮文化之際,也能夠關心臺灣的海洋文化,品嚐李香秀導演色香味俱全的「南方澳海洋記事」,體會歌詠海洋與討海人最動人的詩篇。
訂閱:
意見 (Atom)